內蒙古Day3 :內蒙師大(盛樂校區)、蒙草集團
敖其教授為我們介紹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By 第二組日誌
揮別連續兩日的陰雨,玻璃帷幕映上了滿天雲彩,我們來到內蒙古師範大學位在和林格爾的盛樂校區。與昨日參訪的師大本部有著不同特色,新的盛樂校區幅員遼闊,每棟系館都有獨樹一幟的風格,校園中的湖景優美,讓我們一路走過都驚嘆連連。
踏上內蒙古的第三日,我們終於有機會在敖其教授的精彩解說下,對蒙古民族的文化習俗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舉凡狩獵、牧業、飲食、居住、競技等文化,都有詳盡的介紹。以打招呼禮「獻哈達」或鼻煙壺來說,就分為對長輩、晚輩以及平輩之間不同的應對;飲食文化部分,亦介紹了如「白食」「紅食」等不同的製作方式,即包括我們最常聽見的草原馬奶酒、肉條等。從敖其老師口中所訴說的各個蒙古族生活小細節,都能看出他們對於大自然的敬畏,保存至今的許多傳統禮儀,更顯示出蒙古族對於傳承草原精神的重視。
經過課程的洗禮後,我們參觀了美術館及雕塑館,其中最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在雕塑館內,桌上陳列著各式動物的骨頭,僅僅是一塊肩胛骨,也能做成一件雕塑品;另外,在美術館內,更是陳列著各個大師的作品:像是張大千、齊白石等,提供給學生們臨摹。
「世界上的每一片荒蕪,都有它曾經的綠色。」
離師大盛樂校區不遠的蒙草集團,乘載著對內蒙古廣袤土地復育的重責大任。我們有幸來到他們剛剛建置完成的草博園,了解集團對於大陸眾多因開採礦產、過度灌溉所造成的艱鉅生態危害而進行的復育工作。我們在第一天下午所見到的城市草原—呼和塔拉,就是由蒙草集團所修復的代表作之一。而因台灣沿海地區也有嚴重的土壤鹽鹼化問題,但我們好像從來沒有想過如何進行有效的根治,因此當導覽員縝密地向我們解釋,他們如何用地下水管讓鹽份能順利排出的方法時,著實令人佩服,大開了我們的眼界。
在政府從積極的政策合作以及對生態保護法制化的規範下,民間企業對土地資源進行開採利用後,會找上蒙草滿足他們對該生態必須進行復育的需求,而亦有由政府主導的 PPP 計畫 * 與蒙草進行合作,這些機會皆使得蒙草得以施展自己生態復育專業的空間,為土地真正的奉獻自己的一份心力。同時,蒙草集團的 Logo 以一個大大的紅色圓點句號警醒眾人時刻存在的生態危機,並倡導為奢侈綠化畫下句點,因地制宜地為每一片土地找到最適合的出路,為基礎的生態建設開創一個嶄新的起點。
*[註] 由政府和社會資本進行合作的計畫,類似於臺灣的 BOT 模式。
出遊日記:
前往鯤鵬2018內蒙古生態文化研習營粉絲專頁:按此前往
前往鯤鵬會粉絲專頁:按此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