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VS中國大陸 端午節哪裡不一樣? (習俗活動篇)

明天就是端午節啦~~~鯤鵬會在此祝大家“端午節快樂”、“端午安康” ~

跟大陸許多地方一樣,台灣端午節都會賽龍舟、喝雄黃酒、門前掛艾草、小孩配香包、吃粽子。
吃粽子的習俗,也有許多傳說。粽子的種類很多,佐料很豐富,樣式可謂五花八門,至少有七八種不同的流行做法。
延伸閱讀:《台灣VS中國大陸 端午節哪裡不一樣? (粽子篇)》

中華民族傳統的端午佳節,是兩岸同胞都非常重視的一個節日。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大陸與台灣各地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這個節日起源的傳說以及民間過節的習俗,兩岸都很相似。究竟兩岸的端午節習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一樣呢?小編已經為大家整理好啦~一起看下去!

台灣跟大陸許多地方一樣,端午節都會賽龍舟、喝雄黃酒、門前掛艾草、小孩配香包、吃粽子:

賽(划)龍舟

划龍舟,大陸和台灣一樣,是端午節最有氣氛、最為熱烈的民俗活動;廈門每年都在集美舉行划龍舟比賽。划龍舟原是民間祭祀水神的一種儀式,目的是為了消災祈福,後來附會到屈原的故事,說是百姓划船找屈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5月5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划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大陸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

古代許多傳統文化活動漸漸式微,而龍舟競渡依然是海峽兩岸端午節最富群眾性和代表性的節日活動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喝雄黃酒

端午節卻是泡製藥酒的好時候,因為這個時節的很多中草藥都是藥性最強的時候,很多人也喜歡泡製一些桑葚酒或櫻桃酒等來飲用,這樣可以享受到酒水不一樣的風味,而且泡製的藥酒也可以用來外用殺菌消毒。

端午節在古時候就有飲用雄黃酒的習俗,不過雄黃有毒不能亂飲,因此現在基本已經被淘汰了,也很少有人會在端午節飲雄黃酒了。

掛香包(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小編還記得以前幼稚園、國小的時候,到了端午節勞作課都是DIY香包🤣🤣🤣有人有一樣的回憶嗎~?


再來要介紹的習俗活動就是台灣及中國大陸比較不同的習俗,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自己保有的特色~

台灣端午特有習俗活動
午時立蛋

台灣端午節最有趣的活動是「立雞蛋」比賽,就是在端午節正午12點正,誰能很快將一隻雞蛋立起來,誰就會有好運。一般認為端午節正午,陽氣最重,所以能將雞蛋立起。這個習俗來由已不可考,可是很多人從小到大都玩得樂此不疲,玩的時候也各出奇招,有點像是一種儀式在玩了。

飲午時水

台灣文化跟鄭成功來台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端午節在台灣有一個富有神奇色彩的特殊的習俗,就是取「午時茶」。據說1661年,鄭成功收復台灣後,部隊一路從南向北,行經台灣中部大甲鐵砧山,急需食水,卻找不到水源,鄭成功情急之下便插劍入地,祈求泉水湧現,拔劍後果然山泉噴涌,由於當時正是端午節午時,此水便被稱為「午時水」。「午時水」這個說法慢慢從台灣中部傳開,聲名遠播,每到端午節午時,台灣都有許許多多民眾到寺廟的井裡或登高去山泉里求「午時水」,以保平安。午時水在古時又名為陽水,可避邪去晦氣,灑淨房宅有清淨效果;另外有很多人覺得「午時水」可以經年不腐,喝了或拿來泡茶還有強身健體、美容的功效,所以台灣俗語也說「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所以台灣還有許多人有喜歡收藏午時水的習俗呢!

說起來端午節這個節日基本上是跟「水」有關的節日,所以在多水氣候又較濕熱的南方比較流行,習俗大同小異,但台灣先民將這個節日帶來台灣時,多少又融合了一些本地的特色,充滿了台灣本地的活力。


中國大陸端午特有習俗活動
扣花繩(五彩繩)

端午節在手腕和腳腕上佩戴五彩繩是由來已久的習俗,一般孩子滿周歲的時候都會給佩戴,五彩繩代表的是金木水火土這五行,也是大家驅邪避災的一種美好願望。
雖然五彩繩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但是卻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主要還是人們在“惡月”和“惡日”裡的一種祈福納吉的願望。
端午節的五彩繩掛上以後,會在端午後第一場雨水來臨的時候摘下來扔到下水道或河溝裡,寓意把霉運都順水沖走。

獨頭蒜煮雞蛋

端午時節正是新蒜收穫完畢上市的時候,以前家家戶戶都會買上幾串編好的蒜辮子懸掛在家裡的外牆上,大蒜獨特的氣味就會使毒蟲不敢靠前。
大蒜不僅在氣味上可以驅除毒蟲,它本身所含的大蒜素就有殺菌和增進食慾的作用,夏天人們喜歡吃涼菜,大蒜可以說是夏季家家戶戶都不可或缺的廚房必備品。
獨頭蒜因為味道更濃烈,加上“獨”跟“毒”諧音,端午節用獨頭蒜煮雞蛋來食用,也有驅除毒物,以及殺菌的寓意,而且端午節吃了用糯米包的不好消化的粽子,這個時候來點獨頭蒜煮的雞蛋吃,也有幫助消化的作用。
農村很多地方端午節過後上山幹活時,也會吃點大蒜或者兜里攜帶上大蒜,這樣大蒜的氣味可以防止毒蟲近身。

中華民族古老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國人、海外華人引以為豪,它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共謀統一的重要凝聚力。端午節和其他節日的中華民俗優秀傳統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擁有的寶貴財富,需要兩岸同胞一起傳承弘揚和發揚光大。


上篇:《台灣VS中國大陸 端午節哪裡不一樣? (粽子篇)》

資料參考:
端午將至,老話說“端午用5寶,不富也安康”,指的是哪5寶?
兩岸犇報【第126期】兩岸端午習俗知多少?
《每日頭條》兩岸同胞過端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