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沿線12國帶著234件文物來國家博物院

「一帶一路」沿線12國帶著234件文物來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一帶一路」沿線的柬埔寨、日本、哈薩克、拉脫維亞、蒙古、阿曼、波蘭、韓國、羅馬尼亞、俄羅斯、斯洛維尼亞、塔吉克斯坦等12個國家博物館,用234件歷史文物,打造了這個「殊方共用——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

這次展覽的主題是「殊方共用」。「殊方」一詞源出中國漢朝班固所著《西都賦》,意為遠方異域,唐朝詩人王維詩「人作殊方語,鶯為舊國聲」即本其義。「殊方共用」就是要讓世界人民共用人類文明之光。

展覽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個板塊,並按照地理方位,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納入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宏觀視野之中來觀察和思考。

在陸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展品中,有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藏的葉形矛頭、波蘭華沙國家博物館藏中國風格的伊朗瓷盤,也有哈薩克國家博物館藏的黃金武士。

波蘭國家博物館藏的中國風格的伊朗瓷盤。波斯藝術家試圖在本土青花瓷器上模仿遠東圖案,並受到中國瓷器的啟發。儘管伊朗瓷器的品質大大遜色於中國瓷器,但是在中國瓷器因戰亂而無法出口到歐洲的時期,伊朗瓷器就被當作中國瓷器賣給了天真的買家。

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展品中,有柬埔寨國家博物館藏銅鼓、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唐三彩三足罐,也有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突線鈕銅鐸、阿曼國家博物館藏哈德拉毛語雕刻飾板。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的阿彌陀如來立像,受到了中國宋朝雕像深遠的影響而做成的,獨具特色。京都的所有佛寺都嘗試再現宋代的寺院,這一做法被認為是根據泉湧寺開山俊芿的構想而來的。

古代絲綢之路綿亙幾萬里,延續數千年,積澱形成了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絲路精神,即「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生」。中國國家博物館於2018年11月牽頭舉辦了首屆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聯盟大會,簽署了「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聯盟展覽合作框架協定」。這次展覽就是落實聯盟大會框架下合作協定的具體措施,未來兩個月內,將陸續有大展開展。「泱泱齊風——山東古代文物菁華」展匯集近200件文物精品,堪稱山東地區最能代表齊文化特色和發展水準的代表性考古遺物;「絲路孔道——甘肅歷史文化展」,以時間為軸,以文化交流為線索,展現甘肅各歷史時期的600件不同門類的重要文物。

(本文摘錄自中國青年報、北京市人民政府)

更多一帶一路資訊,請參考以下專欄:

首創一帶一路13國組學院聯盟 舒適交流

大陸聯合阿拉伯,一帶一路戰略掀經濟新浪潮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