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妤與尋親老兵

兩岸新媒體交流 有助換位思考

(文章源自: 中時電子報)

首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18日正式啟動,連帶吸引不少兩岸年輕人在線上關注。出席活動的相關台灣青年及新媒體代表就表示,新媒體平台的報導,除更貼近年輕人使用習慣,也有助兩岸青年「換位思考」增進彼此了解,甚至讓兩岸碰出更多火花。

首鋼集團創業公社台港澳事業部總經理鄭博宇指出,新媒體傳播性相較傳統媒體更強,是一種次文化式的兩岸交流新管道;此次活動的相關報導可以藉由兩岸各式新媒體平台即時傳播,訊息傳遞更快、也更廣。

 

鄭博宇強調,這種新媒體的報導方式可以讓更多的台灣民眾、特別是台灣青年看到大陸這些年改革開放的發展近況;同樣地,也可以讓大陸民眾藉由台灣媒體的報導,更了解台灣民眾的需求。

 

「這是一種換位思考」,鄭博宇稱,藉由兩岸新媒體參與,透過彼此報導視角,讓兩岸年輕人都可以知道,彼此更著重的是那個方面,什麼樣的報導更可以感動兩岸年輕人,這過程有助兩岸青年相互理解。

 

此外,中華自媒體暨部落客協會理事長鍾婷也稱,新媒體是必然的趨勢,參與活動讓其充分感受到,兩岸媒體對於產業變革非常期待;希望這樣的採訪活動能變成「常態化」,以更貼近兩岸年輕人的視角,來推進兩岸正向理解。

 

作為典型的兩岸新媒體人,90後的台灣女生周思妤,在取得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學位後,順利留在北京工作,成為「今日頭條」中「兩岸尋親」項目負責人。

 

周思妤稱,兩岸尋親項目自去年4月試運行以來,已經發布推送183條尋親資訊,成功幫助69個兩岸家庭團圓,相關閱讀量已達3.55億;其中,年紀最大的老兵100歲;跟親人失聯時間最長有80年;最快僅用半小時就尋親成功。

 

周思妤說,她很高興能用科技手段,彌補歷史留下的遺憾,希望通過互聯網、新媒體等多種方式,讓兩岸迸出更多火花。

 


台灣女生周思妤和一件“正確且溫暖的事”

“對我而言,能夠參與這個兩岸公益服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這讓我有機會瞭解這段歷史,有機會成為圓夢人,更有機會融入兩岸交流的浪潮中。”她感慨的說。

尋親

“90後”臺灣女生周思妤,是“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項目負責人。帶著兩位臺灣實習生一起工作,她笑稱這是一支很年輕的“‘90後’臺灣妹子團隊”。

 

2017年12月正式啟動的“今日頭條兩岸尋親”,是“頭條尋人”下屬協助兩岸家庭團圓的分專案。2016年設立的“頭條尋人”項目初衷,是幫助緊急走失的老人、小孩以及精神障礙或失智患者找尋家人。項目啟動以來,陸續收到一些特殊的“尋人”求助,即部分1949年左右從大陸遷台的老兵或其後人,希望找到失散多年的大陸親人。

 

每接到一條尋親求助,周思妤都感覺“我們或許就是他們尋親路上最大一絲希望了,一定要以最快速度幫他們找親人。而且,隨著老人們年紀增長,很多時候,親情沒辦法去等待。”

 

成功案例中,周思妤印象最深的是幫助一位94歲的臺灣老兵找到兩個妹妹。兄妹們通過網路視頻見面,臥病在床的小妹對著鏡頭說:“終於找到大哥了,好開心!”

 

當時天寒地凍,兄妹約定過完年春暖花開就返鄉團圓。可是,讓周思妤難過的是,86歲的小妹沒能等到春天到來。

 

周思妤感慨,老兵逐漸凋零,親情無法等待,要儘快幫助他們完成心願,不留遺憾。

 

尋親廣告

隨著“兩岸尋親”項目在臺灣影響力擴大,越來越多老兵後代聯繫求助。周思妤說,一開始她不太確定老兵二代對大陸親人還有多少感情,接觸後就發現,人到了一定年紀都會想知道自己從哪裡來、根在哪裡。“這些‘尋二代’希望延續父輩這段跨越時空的兩岸親情,我也從中體悟到兩岸中國人的藕斷絲連、密不可分。”

(文章來源: 新華網這裡、 跟這裡還有這裡這裡最後是這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