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曾經是屬於無數單身狗互相取暖的日子,躲在家縮進棉被裡抱怨老天爺的不公平,哀嘆自己沒人愛,恨不得全世界的情侶們都吵架分開。但是!阿里巴巴讓這個令人心傷的節日徹底轉變畫風,這個由秋入冬的淒涼的日子不再哀傷。相反地,經過阿里巴巴巧妙的包裝,如今的雙十一成為了舉國歡騰的喜慶日!
雙十一的由來:「商業界的奧林匹克」
先稍微介紹一下雙十一是怎麼轉變成如今這樣的:2009年,當時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CFO張勇接手了還在發展初期,進度緩慢的淘寶商城,張勇的團隊提出可以仿照類似美國感恩節大促銷,在秋季舉行一次大型的打折促銷活動,企圖「通過一個活動或一個事件,讓消費者記住淘寶商城,最後團隊把選擇了11月11日的「光棍節」,因爲11月剛好處於秋冬換季的時期,人們需要採辦的東西格外多。同時,11月處於中國十一連假黃金週與聖誕節之間,在兩個比較大的消費節慶的中間空擋,利用「光棍節」在學生、白領階層的號召力,開啟年輕網購群體的消費市場。
而市場對於這次的活動的反應非常良好,於是隔年11月11日淘寶商場繼續舉辦光棍節的促銷活動,創造了高達9.36億的銷售額。由於成交量過於巨大,全國數家銀行的網銀系統癱瘓,中國首次出現電商物流快遞爆倉的情況。
2011年淘寶商城把雙十一從「光棍節」變成「網購狂歡節」,正式打出「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旗號,將雙十一固定為每年大規模的常規促銷活動,淘寶的主要競爭對手京東、噹噹、亞馬遜也紛紛加入雙十一促銷的行列,甚至將活動日期擴充到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從此之後,雙十一成為各大線上電商平台競爭的戰場,演變出如今火爆的雙十一場面,成為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的購物節日。
往年紀錄
2018:(以下金額皆為人民幣!)
天貓於11 月 11 日創下單日總成交額人民幣 2,135 億元的紀錄,而全日的物流訂單量達到 10.42 億件。
千千萬萬個消費者在 10 日晚間就已準備就緒,才剛跨入 11 日僅 21 秒鐘,成交金額就已超過 10 億元。以下為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據:
21 秒:成交金額超過 10 億元
2 分 5 秒:超越 100 億元。
35 分:先後突破 2012 年、2013 年、2014 年的 成交金額。
1 小時 47 分 26 秒 :成交金額就達到 1,000 億元。
15 小時 49 分 39 秒:正式突破2017年1,682億的紀錄。
22 小時 28 分 37 秒:突破 2,000 億元,是天貓雙 11 首次突破 2,000 億大關。
最終雙 11 單日以 2,135 億元(約台幣 9,603 億元)寫下歷史新紀錄,相較於2017年紀錄成長近 27%。
大家看到這些數字有沒有覺得很荒謬,這些不只是一堆羅馬數字,是一堆錢啊!!給大家看看歷年來天貓雙十一成交金額的成長有多快,根本就是磁浮列車啊。
商場如戰場
隨著雙十一節慶越搞越大,戰況越來越激烈,這些電商平台也想出了一堆令人眼花撩亂的折扣優惠方法。不是小編在說,這個真的很難,程度大概比微積分更複雜,把這些規則通通搞懂的人大概都是真愛了吧,小編看到只覺得頭很痛QQ
光是優惠模式就有下面這麼多種:
1.津貼or跨店满减
2.店铺/商品优惠券
3.店铺折扣(分為三種:常規折扣,紅字折扣,特殊折扣)
4.品类券
5.88会员折扣(會員分為老88跟新88)(小編真的不懂
6.红包
以上的優惠有些可以一起用,有些不行;有些包含所有店家,有些只有幾家可以用;有些只有特定時段可以用,過了就作廢了;預售商品還有另外一套計算方式。其複雜程度已經遠遠超過小編可以接受的腦容量了,精密的數學計算、平行優惠、預售規則、機率和排列組合,突然發現那些雙十一上場廝殺的婆婆媽媽姊姊們每個都有去當數學家和邏輯學家的潛力啊,果然應了那句老話,高手都在民間!
Papi醬也曾經拍過雙十一主題的影片,小編笑到噴飯啊哈哈哈真的是太過精闢了。
大家要是想加入雙十一這個戰場,就要把考大學的氣勢拿出來啊!!!
因為雙十一的盛況實在是太震撼,甚至出現了很多有趣的梗圖
雙十一冷知識
最後跟大家介紹一個雙十一的冷知識:2013年,阿里巴巴完成「雙十一」、「雙十一網購狂歡節」以及「雙十一狂歡節」的商標註冊。2014年,阿里巴巴向媒體發布通告函,稱「雙十一」等近幾年全國各品牌商、零售商積極參與的促銷時點/節日是其註冊商標,其他任何人的使用行為都是商標侵權行為並將「承擔連帶法律責任」,所以其他電商平台無法直接使用「雙十一」的標籤,只能使用「11.11」及「雙11」字樣代替。大家可以找找看有沒有哪個平台使用雙十一的邊欠然後去跟阿里巴巴舉發xD
對雙十一有興趣的朋友們,趁現在最後幾天還來得及,趕快去研究一下策略,其實在網路上搜尋的話,有很多各路大神整理出購物的懶人包。此時不買更待何時!姐妹們我們一起剁手剁下去!
圖片來源:阿里足跡 知乎 亲,双十一趣词已送到,请查收
影片來源:Youtube papi醬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微信上的中國 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