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上一篇文章,有兩位上海居民與我們分享他們以物易物的過程。
在這步伐節奏的快時代,手機科技產業等互聯網的高峰期,實在很少與鄰居接觸,坐下來好好聊聊
一天說上一句話的可能性都很低,沒想到在艱辛的時刻……感受到鄰居的溫暖。
反映出「遠親不如近鄰」這一句話。(文末有影片) 教你今日最新熱詞
#03
我借鄰居鍋碗瓢盆
鄰居借我菸酒消愁
分享者:阿達,市場營銷
我們這棟樓很多年輕人平時不做飯,自然也不會囤東西。所以我就借出去了幾個炒菜鍋、幾個碗還有幾把刀。
調料大家平時也不會囤,但我買東西喜歡買大份,所以像油鹽醬醋、廚房紙、洗潔精這些,我都挨個給大家勻一點。
別人支援我的都是煙、酒和咖啡。我從3月初就被封了,煙和酒的存貨早就不夠了,非必需品又很難買,只能在樓裡跟大家借。
我以前抽煙喝酒其實都挺挑的。喝酒只喝精釀,從來不喝什麼水啤或者太便宜的紅酒。抽煙也只抽固定的牌子。
但到了現在,還能挑什麼?大家給我什麼我就收什麼。
我以前喝咖啡也從來都是買新鮮的,連凍乾粉都不喝。現在每天早上喝別人給我的雜牌速溶。
但這些無論如何是沒辦法戒掉的。
現在居家辦公,我經常半夜一兩點才能收工,工作壓力非常大。
然後你還要想著搶菜。晚上12點左右要把菜放入購物車,早上6點要起來玩命刷新,通常又陪跑搶不到。
這意味著你永遠都是晚睡早起,還買不到菜,還要工作,整個人非常焦慮。沒有菸酒咖啡,一個人根本扛不下來。
我家裡養貓,但我們家已經快沒水了。所以現在僅剩的一點點純淨水我讓貓喝,自己喝自來水,用壺燒開了消消毒。
今天我就吃了一點意麵、一點包菜和一點凍雞肉
——怎麼辦呢,只能說還好我在刷脂期。
#04
以物易物,來自“附近”的一點溫暖
分享者:TT,國企會計
昨天是我以物易物的第3波,我用1顆姜,換到了1根大蔥和1杯生抽。
前面幾天,我用兩斤大米,換了兩袋酵母粉。蒸了饅頭和包子,也送給了周圍鄰居。
還有用一盒牛奶換到了打火機。洗潔精我本來是送給鄰居的,結果她偷偷在我家門口放了盒拼圖作為回禮。
有一家要換我的土豆,還沒來得及交易。我昨天剛收到了第3輪物資,加上這次來的菜,我已經囤了16個土豆了,十分“富有”。
除了以物易物,這些天我還收到了鄰居們送的貓砂、香腸,甚至還有防曬霜。
很多時候大家都沒想著要換什麼,自己有什麼就都給出去。
今天我家燃氣爐打不著火了,小區裡的群友群策群力,有一位讓老公給我送來了一節1號電池,再加上打火機,總算吃上了飯。
平時跟鄰居們沒有多少交往,但在這個時候,看著那些用樓號房號作代稱的鄰居們,突然感覺到這種原始社會的交流方式,也挺好。
🥦🍆🍅🌽🌶🥩
本篇文章作者:阿聯
從上週開始,很多身在北京的人也開始加入搶菜,想為上海的朋友們做點什麼。
我連續兩天上鬧鐘5:30起床。上海的朋友自己搶饅頭和麵包,我在北京幫搶蔬菜和水果(以及一根大蔥)。據說這樣能分擔搶菜壓力,成功率更高。
然而,頻繁忙線的app告訴我,我連初賽圈都進不去。
這還只是兩個早上。他們的焦慮,我只體會到了萬分之一。
但上海朋友們的述說都帶著克制。他們總說,我還好,還有更多人比我更難。
在朋友圈裡,預產期還有3天的懷孕媽媽,成為了團長。臨去醫院前,還在和團友交接團菜信息。
有朋友收到了蔬菜包物資,其中有一袋“樓外樓”的干菜燜肉,想來是來自杭州的馳援。
還有來自福建的大禮包,裡面有熟悉的“沙縣小吃”。
有上海的朋友把切下來的蘿蔔根泡在水里水培,能不能種出來不知道,但是個安慰。
她說,那些發芽的蔬菜很像房間里新來的朋友,是被隔了一扇門的春天。
結語:
所有的普通人都在儘自己所能,向“附近”釋放善意,與那些熟悉的陌生人,相守相助。
等大家解封了,可以再和那些艱難時刻交換過東西的鄰居們,重新好好認識一下。
走出家門,跟他們認真地說一聲:儂好呀。
上一篇:《我在上海以物易物(上):一瓶可樂換萬物》
內文摘要:
#01
我用一切換青椒
分享者:Lucy,媒體人
#02
小區“物價”,一瓶可樂= ½瓣蒜
分享者:大喜,市場營銷
文章出處/資料來源:三聯生活實驗室《我在上海以物易物:一瓶可樂換萬物,蔥薑蒜成硬通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