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多元產業體驗營第九天精彩回顧:濰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坊茨小鎮、窪里村

早上來到濰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其中主要在發展中小學生教育,透過成立泰山教育智庫,結合家庭教育、教育文化、互聯網以及區域教育等領域,讓中小學生更好地運用教育資源。其次,該園區成立AI平台-AIGC,透過調用數據庫內容,讓家長可以更容易了解孩子的教育、成長等問題,同時,以領導有力的組織體系、覆蓋全面的保障體系、理念先進的內容體系以及系統專業的人才體系,將該教育模式複製至其他城市,讓更多人享受更平等的教育資源,目前線上的平台用戶已高達786萬人次。

「勇敢做夢,萬一實現了呢」,教育學院的院長也這樣勉勵了大家,濰坊是一個創新的城市,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堅持自己的寫作夢想,將自己的熱愛與教育結合,創立了泰山教育學院。他鼓勵大家在濰坊這個富有創新精神的城市裡,能夠堅持自己的夢想,無論夢想看起來多麼遙遠或難以達成,勇敢地去追求,不僅僅是對自我的實現,也能夠為周圍的人帶來激勵和榜樣的力量。

中午我們一如既往的享受了豐盛的餐點,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那盤烤鴨,酥脆的外皮配上清爽的大蔥,用Q彈的餅皮包裹,再沾上些許的糖粒與醬料,一同送入口中,那鹹香的鴨肉與所有的配料完美融合,大蔥的加入更是錦上添花,不只中和掉了油脂的油膩感,還在口感上提供了適當的脆度,讓人一口接著一口,感到十分滿足又意猶未盡。

下午我們去了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裡面展示了從古至今各式的風箏造型,並介紹了風箏隨著歷史在外型與製作方法上的變化,同時濰坊也是「世界風箏之都」,其中最具代表的龍頭蜈蚣風箏,一次放飛需要4.50人,此外,每年4月濰坊都會舉行國際風箏節,來自世界各地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參賽,是當地一大盛典。

最後我們來到坊茨小鎮,它不是一個地名,不是一個行政區劃,它是一個文化符號,是一段百年歷史的縮影。坊茨小鎮是依靠鐵路和煤炭發展起來、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工礦業小鎮,是山東近現代工業發展最早的遺跡,也是濰坊近現代工業的發源地。 1898年德國與清政府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在山東修建膠濟鐵路,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在坊子發現了豐富的煤炭資源,並在此修建了火車站,德國人日本人們先後生活了近半世紀的時間,當時,坊子是山東半島最繁華的工業城鎮

窪里村,古稱桃花村、蔡家樓村,因三面環嶺、地勢低窪、積水成灣,後更名窪裡。 2011年以前,窪里村班子澗散、積貧積弱,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村裡的老弱婦孺靠著八畝薄田度日。 2011年改電通水、修路建棚,發展有機循環農業、智慧高效農業,實施產業帶動,全面推進鄉村五大振興,實現了從後進村到先進村、從空殼村到億元村的轉變。

「中國農業看山東,山東農業看濰坊」

晚餐農家菜在溫室旁開席,是個非常特別的體驗,吃著當地特產製作而成的料理,每一口都吃得到當地的有機,吃到食材的原汁原味,以及感受到食材的溫度,吃得好不開心呀!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番茄湯,番茄味非常濃厚,吃得到在地食材的鮮甜。

晚會上,學員們發表令人動容的感想,每個人都有最一致的體會就是:山東最美的是好客的山東人,台灣最美的風景是台灣人

最後!我們一起舉杯相約在秋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