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大節日“冬至”
【冬至·節氣科普】
【冬至·節氣風俗】
所謂的畫九,實則是冬至後計算春暖日期的圖。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數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此時寒氣已盡,“出九”後,冬寒就變成春暖了。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用糯米或者黃米,加入桂花釀造。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燒臘,而吳川人素有冬至“吃薑飯”的習俗。
在寧波的傳統習俗中,番薯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 “番”和“翻”同音,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霉運全部“翻”過去。
中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每年的冬至日,連接四川成都到簡陽的成簡快速通道迎來了一年中較熱鬧的時候,人們驅車湧入位於龍泉山脈東側的簡陽市,只為尋得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
【冬至·物候現象】
中國古代一些文學作品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冬至後太陽直射點往北迴返,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太陽高度自此回升、白晝逐日增長,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冬至·文學創作】
【冬至·諺語俗語】
資料來源:小紅書—【冬至·风俗图鉴】中国人今天都吃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