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鯤鵬會

巨頭集結!跨境大戰,一觸即發

在這個極具潛力的市場中,巨頭們已經蓄勢待發。

#01
互聯網巨頭搶出海

中國大陸的跨境電商經歷了兩次明顯的增長,一次始於2015年,一次始於2020年。

前者源於中國大陸流量結構的變化以及國家層面面對消費者強勁購買力進行的宏觀調控,後者則產生於疫情背景以及我國擁有完整供應鏈的現實基礎之上。

兩相對比,後者在當下的出海探索中更具有代表性。

在經歷疫情的兩年多時間裡,眾多企業,利用互聯網開闢出了一條更高效的“貿易通道”。

一方面,隨著商品質量的提升,技術發展以及資本市場的成型,中國企業開始在國際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並扮演起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在中國大陸流量見頂的情況下,互聯網大廠們不可避免的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尋求新的增長曲線。

出海、巨頭、本地化、社交、電商、印度、東南亞……過去兩年,緊跟互聯網動態的人,想必對這些詞語不會感到陌生。

過去一年,面對全球化進程,各大電商、物流企業,表現出“沸騰”的態勢。

去年年底,阿里巴巴通過一輪組織架構大調整,展露出拓展海外市場的決心;快手則在去年將直播電商帶進拉美地區,並在近期通過調整國際化事業部組織架構,提升了海外業務在戰略中的優先級;字節跳動幾乎將抖音電商的模式照搬到Tik Tok上,去年年底還推出了海外獨立電商平台Fanno,為電商出海持續加碼。

去年一年,大陸出口跨境電商行業共發生融資事件21起,融資金額總計超過73.6億元。在亞馬遜等平台表現出色的Anker、致歐、Outer等,因獲得海外市場的認可,備受資本市場的垂青。國內跨境電商品牌SHEIN實現約1000億元的營收,其“暴富”的故事,尤其為人津津樂道。

物流企業中,極兔快遞是一匹跑出來的黑馬,在大陸市場借勢同門師兄弟黃崢的拼多多,用兩年時間實現彎道超車後,緊接著便轉戰海外,悄然拉開一張覆蓋東南亞、中東、非洲、拉美等地的大網。

然而必須承認的是,跨境出海並非一帆風順,亞馬遜大規模封店潮、蔣凡調任、Tik Tok入局,頭部玩家的變動,折射出行業的變幻莫測,疫情背景下的出海利弊盡顯。

然而,這並不能否定中國大陸的供應鏈以及生產能力,海外的消費需求也並不會因此減弱,市場機會仍舊不小。以在海外較為活躍的Tik Tok舉例,2021全年GMV約60億元,大約是國內市場成交額的十分之一。

因此,儘管歷經坎坷,這群歷經中國互聯網拼搏廝殺的創業者們,依舊牢牢盯著海外市場這塊萬億蛋糕,並已做好準備,在新的市場,展開一場新的流量、規模與模式的競爭。


#02
誰的跨境電商紅利?

出海這道題,阿里早就開始答了。

從親自下場的ICBU到全球速賣通,再到投資人入股的Lazada、Trendyol、Daraz等電商平台,阿里一直試圖在海外市場取得關鍵性的進展。

然而,以被視為阿里在東南亞複製下一個淘寶的關鍵的Lazada為例,在以獨立站為主的東南亞,由於其線下運營、倉儲、物流、配送等基礎設施的不夠成熟,在國內適用的迅速鋪人鋪資源的模式,表現出明顯的水土不服,頻傳換將風波。

以組織變革來推動業務關鍵進展,是阿里的慣常手段。去年年底,阿里進行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不拘一格再度啟用深陷輿論漩渦的蔣凡。作為曾帶領淘寶從PC轉型移動的關鍵人物,蔣凡被推上這樣一個重要的前台位置,讓市場對阿里的海外業務充滿想像。

除此以外,阿里將全球化人才都匯聚到了東南亞,主攻態勢明顯。最近又提出新增海外倉“每一個大洲都會建,部分國家海外倉不低於兩個”。速賣通也開始收緊入口,提高門檻,進行品牌化。

從數據來看,今年3月,菜鳥全球包裹網絡日均跨境包裹量超過500萬件,位居全球前四,阿里新的出海戰略調整,似乎卓有成效。

字節跳動旗下的Tik Tok,是跨境電商行業中表現最為活躍的。

2020年,Tik Tok開始在美國市場試水直播電商帶貨,到去年年底,其獨立電商平台Fanno已在歐洲五國上線,今年3月初,TikTok Shop一連新增泰國、越南、馬來西亞三大站點,加上此前開通的印度尼西亞與英國兩個站點,已經在中國大陸擁有五大站點。對於Tik Tok的潛力,不少業內人士都報以很高的期待。

抖音的老對手快手,在國際化業務上,也一直不怎麼消停。五年內就進行了三次大的調整,去年快手海外版“Kwai”與巴西最大的家電百貨零售商合作進行直播電商測試,5月即上線了跨境電商業務“快手進口店”,向用戶提供海外商品。

在與Tik Tok越拉越大的差距面前,近期,快手再次對國際化事業部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國際業務技術團隊由快手CTO陳定佳主抓,進一步提升了海外業務在快手內部的戰略優先級。

抓住東南亞早期紅利,以“狂奔”的姿態迅速崛起的極兔快遞,吃下了跨境電商的巨大紅利。 2020年疫情肆虐,網購需求爆發,極兔快遞從東南亞殺回中國大陸市場,與拼多多建立深度合作,僅用10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日單2000萬的目標,走完了中通16年、圓通18年的艱辛之路。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與極兔快遞創始人李傑師出同門,他們的師傅是鼎鼎大名的段永平,這兩家公司,都有段永平的投資。

此前,曾有學者預判,“跨境電商的潛力還沒被完全釋放,到2025年35%的外貿額有望通過跨境電商來完成。”

在這個極具潛力的市場中,巨頭們已經蓄勢待發。


#03
出海難題,在迷失中尋找新的方向

2020年2月,當Google把超過600個應用程序從商店中刪除時,從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為代表的互聯網電商平台,到獵豹等在內的開發者,都只能無奈接受被清理的命運。

國內企業在海外發展的每一步,都不得不擔心隨時被卡脖子的問題。

並且,中國大陸市場與海外市場的打法,也並不完全一致,適合大陸的電商邏輯,不一定就是適合於全球的產品思路。也正因此,在海外,甚至出現了一些中小企業碾壓互聯網大廠的情況。

在隱憂的另一面,可以看到跨境電商將海運變成了近兩年最賺錢的生意。

舉例來說,一些長距離集裝箱航運,單次往返的航行收益,就足以覆蓋一整條新船的成本與所有全新集裝箱的成本。在這一夸張的巨額利潤背後,是跨境電商的高額成本。

是什麼讓互聯網大廠們對出海表現出的一致的認知和決心,他們到底看到了什麼?

首先,在經過中國大陸互聯網賽道激烈的流量爭奪後,賽道已經越來越卷,流量已經見頂,此時巨頭們急需開拓新的流量入口,試水海外市場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其次,對於成熟的互聯網大廠們來說,出海是戰略的一環,海外市場是他們尋求第二增長曲線的方式之一。

再者,從更高的角度來看,出海無異於一場文化輸出。對於出海品牌來說,當全球的消費者喝上了中國茶,用上了“東方彩妝”,不僅能為品牌帶來更高的溢價,還能對外講出一個中國故事。

中國大陸產品揚帆出海的開端,最早可以追溯至漢代。那時候,依靠“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我們將自己的物產和文化,帶到了中亞、東亞、南亞乃至歐洲。


結語

站在新時代,中國大陸的產品與服務再次揚帆起航,不過這一次,試圖實現的是從現代科技的受益者向現代科技基礎提供者的轉型。

任何事情都會有正反兩面,出海的結果如何,還要看那些掌舵的舵手們。

 

文章出處/資料來源:電商報PRO—《巨頭集結!跨境大戰,一觸即發》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