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鯤鵬會

汶川大地震12週年 緬懷逝者,致敬重生

12年的時光倏忽而逝,12年前的傷痛永誌難忘。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發生8.0級地震。

那一刻地動山搖,山河變色。

汶川大地震,近7萬條鮮活的生命就永遠地定格在這個日子。

震波強勁波及大半個中國及多個亞洲國家。北至北京,東至上海,南至香港、泰國、台灣、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踪,其中有共有5335名學生遇難或失踪。

這是中國建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圖為北川舊城這幾棟樓至今還保持著傾斜的姿勢。

汶川地震中,損失最大的要數北川,北川縣城舊址,儘管12年過去,地震留下的廢墟依然靜靜地躺在山坳中,一片寧靜。汶川大地震發生8天之後,北川縣城因為防疫等多種原因,開始實施封城。2008年6月10日,隨著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洩洪除險,北川縣城被浸泡在大水之中。

四川綿陽北川老縣城深受重挫,滿目瘡痍
北川縣城,一位醫護人員站在倒塌的廢墟頂部望著整個縣城
救災官兵在北川縣冒著遭遇塌方和余震的風險,克服重重困難搶救受傷百姓。
圖源:楊磊|新華社

在12年前的這場大地震中,汶川縣映秀鎮受損嚴重,成為孤島。汶川地震前,映秀全鎮總人口16000餘人,地震給這個小鎮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全鎮因災死亡5462人,失踪3694人,受傷3712人,全鎮直接經濟損失45.19億元。昔日繁華的小鎮一度被從地球上抹去。

圖為2008年5月16日,地震後的映秀鎮變成廢墟,如今映秀新鎮樓房錯落有致。

短短幾年,一座新鎮已經在岷江畔崛起:整齊的別墅似的居民樓一排排一棟棟。穿行在小鎮中,除了漩口中學因為被建成地震紀念館,已經無法尋當年的記憶。

圖為2008年5月16日,地震後的街頭,車輛被砸扁。如今這個地方已經豎立著洋樓。

12年一個輪迴,曾經滿目瘡痍的震區,已經“重生”。12年,揮手之間,但對於地震倖存者卻很漫長。今天,我們紀念那場災難,緬懷逝去的同胞、對比往昔,是想緬懷那些離去的鮮活生命,展示震區人們生活的韌勁,生命的堅強,從而汲取前行的力量。

圖為2008年5月16日,地震後的映秀街頭和如今的映秀街頭。

地震無情,人間有愛。
我們至今不會忘記,

那些在災難來臨之際的湧現出的人性光輝。

“敬禮娃娃”郎錚

在地震發生10余小時後,在滿是廢墟的北川,一位滿臉是血的小男孩被救出,他就是郎錚。

就在解放軍戰士把郎錚放上擔架,準備轉移到安全地帶時,當時才3歲的郎錚艱難地舉起還能動彈的右手,敬了一個少先隊隊禮。這一幕,感動了無數人。

郎錚也因此被稱為“敬禮娃娃”

2008年,他在北川縣老城區上幼兒園,如今他已是身高1米7的大男孩了。現在的他正在綿陽市一所中學上學。老師同學們都知道他就是當年的“敬禮娃娃”。

而他自己卻說:“我只是個普通的中學生。我的父親是人民警察,小時候他經常教我敬禮,我看到解放軍,下意識地就做了這個動作。”

201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群眾遊行。參與抗擊非典、汶川重建的英雄群體代表組成“眾志成城”方陣。

小英雄林浩

地震發生那年,林浩10歲。

林浩冷靜地帶領著同學向教室外面轉移,可他自己卻沒有逃出教學樓,被坍塌的大樓困住。一起被困​​的學生因為驚嚇過度哭個不停,林浩一邊安慰同學一邊想辦法逃生。最終,他們找到了縫隙爬了出來。

找到出口的他並沒有立刻去安全地點,而是一次次往返,營救被困的同學。因為洞口狹窄,林浩的後背嚴重刮傷,但他強忍著疼痛,堅持背出了兩名同學。

因為救人的事蹟,林浩被授予抗震救災英雄少年榮譽稱號,成為了全國小朋友學習的榜樣,也因此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年齡最小的國旗手,和姚明一起,引領中國代表隊入場。

2013年,創辦林浩愛之鍊基金,成為中國首個未成年人發起的公募基金。

長大後的林浩成為了一名影視演員,接拍了不少影視劇,如《大太陽》、《滿山打鬼子》、《我的特一營》等。

“芭蕾女孩”李月

2008年,李月11歲,是一名北川縣曲山小學的學生,她愛好跳舞和畫畫,從小就夢想著成為一名舞蹈家。

如果,那天什麼也沒發生,她會像往常一樣,下午課後進行六一的演出排練,然後回家。

然而,突如其來的災難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地震將小李月壓在了廢墟之下,也毀掉了這個孩子一生的夢想。

頑強的意志支撐著李月在廢墟下度過了70多個小時。

但災難並沒有停止,李月的腿保不住了。5月15日上午,為了挽救李月,救援人員無奈之下,做出了給她截肢的決定。

廢墟里,滿面塵土的李月睜開大大的眼睛,朝救援人員喊:“叔叔不要鋸掉我的腿,我還要跳舞!”

在醫院,她對親人說的第一句話是:“我身邊的同學都不在了,但是我一直想著跳舞,就堅持了下來!”她還問:“叔叔,我是不是最勇敢的? ”

災難奪走了李月的左腿,卻沒有讓她停止對夢想的追逐。

2008年9月6日晚,李月終於在“鳥巢”重新起舞,雙手高舉紅色芭蕾舞鞋。那是一隻“永不停跳的舞鞋”

2012年5月11日下午,李月在震後第一次回到她的母校——北川縣曲山小學的震後遺址。

近些年,她將自己的才華投向了寫作領域。現在李月已經出版了三本文集,記錄了地震以來,她的成長歷程。

英雄少年馬健

在汶川縣漩口中學,一塊水泥板倒下來,壓在初三學生向孝廉的身上。13歲的小姑娘醒來後,模糊中看到縫隙外邊有亮光,接著再次陷入昏迷。

一個聲音喚醒了她,是同學馬健。

向孝廉哭著對他說:“馬健你別走,等我死了再走吧。”

馬健說:“我不會走的,你是班上年紀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你一定要堅持住。”

當時17歲的馬健瘋了似的,用雙手刨著水泥碎塊。4個小時後,向孝廉被救了出來,而馬健的雙手已經血肉模糊。

2008年6月,馬健被授予“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稱號。

回憶起當初,馬健情緒有些低落。“我後悔沒有再多救幾個同學。”

後來,馬健到成都石室中學念高中,一直非常努力刻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2011年11月,佛羅里達理工學院校方負責人來到成都,把錄取通知書發放給馬健,他們說:“是因為你傑出的英勇和無私”。

“家住趙公山,勝似活神仙!”馬健的家還在趙公山上,紫坪舖後面,以前住在山的高處,現在往下搬了一截。他有些惋惜,說自己更喜歡以前的家。

2017年5月回家探親,馬健拍攝了許多家鄉的夜景,延時攝影下的汶川城流光溢彩,夜空星辰閃爍。

馬健還在遂寧見過向孝廉,她現在從事房屋裝修設計工作。

他們都有了各自的生活。

2017年8月,馬健進入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分校攻讀細胞分子生物學博士。

他說:“一輩子很短,人要跟隨自己的內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羌族女孩尚婷

2008年,羌族女孩尚婷只有10歲,她被埋在廢墟中整整102小時,這段黑暗的時間裡,陪伴她的是無盡的孤獨和恐懼。

當時,尚婷俯臥在兩塊樓板之間,上面有數塊樓板和一塊幾千斤重的混凝土預製板,救援難度非常高。

好在,奮戰了整整10個小時後,厚重的水泥預製板被搬開,一個生命空間被清理出來,尚婷被小心翼翼抱了出來。那一刻,現場爆出巨大的歡呼聲。

尚婷就讀的映秀小學473名學生中,有222人遇難、3人失踪;47名老師中,20人遇難。尚婷被救出,但左小腿和右大腿因重傷只能截肢,沒能保住的,還有她的左眼以及左手食指。

如今,當年的小女孩已成為成都中醫藥大學康復專業的在校大學生,此外,她還有另一個身份——四川女子輪椅籃球隊主力隊員。尚婷說:“我地震以前就喜歡跑步,截肢後以為沒有機會了,真好還能夠參加這項運動。”

2019年10月,尚婷來到上海黃浦消防救援車站中隊,彷彿是一個回家的孩子,她專程來到這裡,是想看看當年把她救出來的消防員。

消防員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了她。當年參加救援的薑玉是唯一還在消防部隊工作的戰鬥員,看到長大後的尚婷,他也非常感慨。

大家帶著這位小妹妹一路參觀中隊的消防車、營區等。看到汶川地震救援的現場照片時,尚婷抑制不住的激動。

尚婷說:“雖然經歷了災難,但我仍感激生命,特別是感謝把我拯救出來的消防員們。”

援鄂護士劉佳

2008年,劉佳是一名中學生,地震時,她所在的中學損毀嚴重,交通受阻,通信也中斷了。

沒有東西吃,天也冷。終於,解放軍來了,他們在操場上給大家搭帳篷,拿來食物,安撫大家說,“沒事,別怕!”

現在想起來,劉佳都覺得特別溫暖。“這份恩情,我銘記在心。我就想以後能做什麼事、做什麼職業幫助到其他人。”

懷著感恩的心,劉佳大學畢業後考取了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的文職人員。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她兩次提交請戰書,要求到武漢去。

在武漢,劉佳面臨了很多生死。“一名患者在我們夜班時心臟驟停了,對我的觸動很大。連續好幾個晚上,我腦海裡都會浮現出他的臉,感覺自己為什麼不可以再盡力一點,說不定他就救回來了……”

事後,醫療隊的心理專家對劉佳進行了心理輔導。

劉佳覺得自己一下子就長大了。“只要我們拼盡全力,就不留遺憾。”

汶川地震的時候,劉佳接受了解放軍的幫助。疫情出現後,她又去往武漢支援,以解放軍的身份幫助其他人。她感覺就像歌曲唱的: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12年過去了,災難無情,一些孩子永遠留在了那一天。

而活下來的孩子都是幸運的。
他們長大了,學會了銘記,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奮鬥。

最溫暖的部分,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

台灣捐了68億給汶川大地震

在12年前,小編還在讀國小,印象非常深刻,當時老師拿著捐款箱說哪怕只是一點都能積少成多幫助更多人,還是小孩嘛..身上沒多少錢,但幾乎全班的同學都起身把自己本來可以買零食、飲料的零用錢投進箱子,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感動

那種不論如何只想盡所能幫助有困難的人的心情是深刻烙印在每個人心中的,即使還是懵懂的孩子也懂,希望不論是地震或是現今的疫情,都能夠知足良善,並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盡一份心力。

(本文轉自搜狐文章,作者:乙圖搜狐文章,作者:搜狐母嬰快訊騰訊網文章,作者:跟著星星學營養鳳凰網資訊文章,作者:瞭望智庫)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