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超越香港

深圳將超過上海和矽谷,成為整個地球的經濟中心

(本文摘錄自大公網每日經濟新聞)

“記著我說的吧。你們這一剎那站著的土地,就是這一點,分寸不差,有朝一日會成為整個地球的經濟中心。”

——4月20日,在“大灣區與深圳的未來”高峰論壇上,國際知名經濟學家張五常發表了《深圳是個現象嗎?》的演講。張五常,1935年出生於香港,是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

“三十年前我推斷上海的經濟將會超越香港;今天我推斷深圳一帶將會超越上海。”

張五常認為,這推斷其實不難。國際經濟發展的中心歷來要靠一個灣區,舉世皆然也。大家今天朗朗上口的粵港澳當然也是一個灣區,只是奇怪地“深”字不在其內。無可置疑,名字打不進“粵港澳”的深圳將會是這灣區的龍頭。

張五常還肯定地推斷深圳將會超越矽谷,主要是矽谷沒有一個像東莞水準的工業區。不僅今天沒有,永遠也不會有。今天的深圳,因為有東莞與惠州的存在,在國際上競爭無疑是有著一個重要的甜頭。東莞不是一個普通的工業區,不是溫州那樣專於小商品,不是蘇州工業園那樣名牌滿布,不是陽江那樣專於一、兩項行業。東莞是無數種產品皆可製造,而且造得好、造得快、造得便宜。目前東莞的工業最低市價工資在發展中國家裡是最高的,但跟發達國家比卻最少。

張五常還認為,深圳沒有文化的隔閡,對於外來人才的吸引力很大,深圳引進的國內外人才26萬多人,其中海歸1.83萬人。

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參加全國人大香港代表團會議審議時也表示,三十年前深圳是個小漁村,那個時候香港是亞洲四小龍;過去香港是國際性大都市,深圳就是小漁村。三十多年來深圳就是按照中央要求抓改革開放,抓創新,迅猛發展,再過兩三年經濟總量就要趕上超過香港。

深圳的優勢:年輕

深圳與上海、矽谷相比的一大優勢就是人口結構相對年輕,這也是創新的源泉。據南方都市報今年1月報導,深圳市市長陳如桂表示,深圳的人口總體比較年輕,平均年齡約33歲。改革、開放、創新是這座城市的特質。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近年來人口均為淨流入。廣東省統計局發佈的資料則顯示,去年深圳人口增加了49.83萬,是廣東省人口增長最多的城市。而2017年和2016年分別增長來61.99萬和52.97萬。

相較而言,上海已經是全國老齡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上海市民政局此前披露的資料顯示,2017年,上海老齡化率達到14.3%。上海老齡化率與國際上大城市相比,也處於較高水準,而同期深圳老齡化率僅3.4%。

2017年上海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達到539.12萬人,6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達到345.78萬人,分別比上年增加37.6萬人和26.99萬人。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量自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來首次高於新出生人口。

同樣在迅速變老的還有矽谷。據中新網2月報導,2018年矽谷指數簡報顯示,當地最重要的亮點便是職缺數量持續上升,一年增加超過47000個新職缺。但矽谷人口組成有迅速老年化的趨勢,過去10年內,65歲以上的民眾增加31%,且出生率持續下降,2017年出生率降至1980年代中期後的新低點。

矽谷民眾收入雖然高過州與全國平均,但生活成本也在過去八年來大幅增加,與加州平均相比,矽谷房屋價格高出2.1倍,房屋租金也高出1.3至1.4倍。雖然整體貧窮人口相對少、且基本薪資調漲也十分顯著,但矽谷許多人仍被高昂的生活成本壓得喘不過氣。

深圳的產業經濟—科技篇

深圳科研投入大手筆 港科技人才北上深圳成大勢

深港兩地共建深港創新圈以來,技術、人才交流越來越頻密。尤其近年來,兩地科技產業發展呈現出明顯差異化發展。去年深圳研發投入超800億元,佔GDP比例是香港的5倍,媲美世界發達國家。業內人士稱,深圳從大手筆投入科研、技術成果產業化、企業培育、人才引進等已追趕上香港的步伐,不少方面甚至已經超越香港。過去兩年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香港被深圳超越,缺乏創新、科技增速乏力成 香港短板。起步早、科研產業化難、停滯不前的“八達通式危機”需引起科技界警醒。

中大深圳研究院5年申請科研項目資助2億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院方面透露,在過去5年,中大深圳研究院一共獲得國家,廣東省,深圳市級研究資助項目共近400項;該院在過去5年內申請科研項目獲得各級政府資助總額大概2個多億。研究院還獲得深圳市政府資助成立4間市級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3間工程實驗室。此外,在港中大深圳研究院建設前期的項目用地方面,深圳市政府也以極低成本支持港校在深成立研究院。在深圳市政府支持下,中大、理大、科大等香港6所高校紛紛設研究院,香港的基礎科研優勢得以引進深圳。

中大深圳研究院院長鄭漢其:港人需重拾“敢闖敢拼”精神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院院長鄭漢其接受大公網採訪時表示,深港兩地在科技方面原本各有優勢,然而深圳在國家發展的大趨勢下,緊抓發展機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深圳對研發平台、科技人才、科研項目等,都有比較大的手筆投入。如“10個10計劃”、孔雀計劃、大力引進全球、全國及港澳名校進駐深圳的計劃等,深圳充分利用這些創新計劃,吸收大量的科技人才、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為深圳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新的動

深圳明星科企雲集 造就“中國硅谷”

多年來對於高新科技的大手筆投入,終於為深圳換來了甜美的果實。在深圳本土,華為、騰訊、大疆等大批高新科技企業蒸蒸日上。他們的產品服務於五大洲,成為最具影響力的世界級企業。深圳也因大批高新科技企業雲集,被業內稱為“中國硅谷”。香港中華廠商會創新科技委員會主席盧毓琳表示,深圳代表中國過去發展30年的最好模式。其研發投入佔GDP的百分比已達到4.1%,在中國城市中最高,亦在全球算高比例。同時,深圳在高科技產業化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新的移民,新的創意,新的科技人才,平均年齡在30-40歲,是中國科技產業的佼佼者。

港中華廠商會創科委主席盧毓琳:深港應優勢互補 攜手並進

香港中華廠商會創新科技委員會主席盧毓琳認為,香港和深圳的現狀和未來不能進行簡單的數據比較,而應該要考慮如何優勢互補,如何整合。過去,港府對科技發展重視不夠,梁振英任特首後,成立創科技局有所改變,迅速追趕,但仍未達到深圳規模。深港未來應該優勢互補,全方位展開科研合作。“香港雖然科研方面暫時落後,但仍然可以迎頭趕上。

科技成果產業化 深圳成績驕人

“衣食住行遊,手機全搞定”目前已經成為了深圳市民的常態,出門只帶一部手機,便可輕鬆應對天下事。從餐飲、百貨、打車、購票、醫院掛號到水電煤氣繳費,深圳9成商户可以接受微信、支付寶移動電子支付。帶錢包和現金出門已經被7成網友認為“累贅”。這源於深圳“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在這一領域,香港八達通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起步,卻在後續發展過程中停滯不前,20年間始終停留在實體卡片階段。

深圳的產業經濟—金融篇

監管環境相對寬鬆 深圳金融創新先拔頭籌

30多年來,作為追趕者,深圳一直像“夸父逐日”般追趕旁邊的巨人香港。今日,深圳的GDP正逼近香港,深圳股市成交量更是香港的兩倍多;儘管國際化不如香港,人民幣未能自由兑換,資本管制等因素制約深圳金融業發展,但受益於內地相對寬鬆的監管和鼓勵金融創新,深圳就像磁石一樣,吸引大量香港及海內外的銀行和投資公司扎堆,基金、創業投資(又稱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PE)和互聯網金融等業務百花齊放,與高科技產業發展相得益彰。

港宜適度鬆綁 迎接深滬競爭

東亞銀行深圳分行前行長金孝賢和“磚家創客”CEO李景澍均認為,香港宜適當放鬆對金融業的嚴厲監管,以促進金融創新,推動香 港的創業和創新,迎接來自近鄰深 圳及上海等城市的激烈競爭。金孝賢指出,香港目前為了保護 客户和投資人利益,包括銀行、基金、創投和私募等資金流向受到嚴格的監管,無法支持許多創新項 目。其實深圳許多中資銀行推出的投連貸就是一個比較好的促進創新。

前海借力香港 勢成金融高地

多年來,深圳出台了多項措施促進金融創新,每年舉行金融創新評獎。僅僅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截至去年底 吸引了10萬家企業,其中逾6成為金融企業。未來,前海將利用其鄰近香港發達的金融業和珠三角製造基地優勢,必將成深圳金融創新的高地。

兩地股市成交 深超港兩三倍

20多來,在珠三角和全國經濟騰飛的推動下,深圳證券市場獲得了長足發展,深圳已建成包括主板、中小板、創 業板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目前,其日成交金額要高出香港市場的兩三倍。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未來如果國家放開外匯管制,深圳市場成交還將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從而進一步拉開深港市場成交量的差距。

業界語港銀 降初創門檻

東亞銀行深圳分行前行長金孝賢認為,香港宜適當放鬆監管,培育支持創新和創業的環境,香港宜急起直追,儘快促進 移動支付金融業務的發展。“磚家創客”團隊CEO李景澍表示,放鬆對金融業的監管,培育 促進金融創新的環境,讓創投、私募股權投資等支持創 業和創新,深港在河套共同打造深港創新及科技園,出台更多的金融措施扶持和資助港青創業,港交所宜將創業板設為科技板,降低門檻吸引 企業上市,培育新經濟板塊的發展和壯大。

深圳的產業經濟—文化篇

深圳文創產業異軍突起 大市場托起大品牌

深圳,一個將文化產業作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的城市;香港,一個極富創意的國際都會。深圳被譽為“設計之都”, “文化+科技”的產業發展模式,讓深圳的產業鏈邁向高端化;香港被譽為“時尚之都”,作為一個創意與潮流的集聚地,中西方文化在這裏匯聚碰撞。本土市場太小,託不起大品牌,近年來,香港文化產業北上深圳已成趨勢,文博會、創意十二月、深港設計雙年展等平台處處都有香港藝術家、設計師的身影,他們為深圳帶來國際視野和經驗,同時也借深圳作“跳板”輻射全國,而設計對象也由國際轉向內地。

港玩具商深圳成功轉型

動漫從2007年《閃閃的紅星》開始,方塊動漫畫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一年一部的速度在內地動漫界一路領跑。母公司香港錢氏玩具中心早在2005年看準單做玩具發展空間有限,遂收購當時只得30多名員工的深圳方塊動漫,開始了動畫製作。行政總裁錢國棟指出,近幾年內地動漫業越來越正規,“深圳有動漫行業相關配套的產業,而香港只有漫畫。內地學校不僅設有動漫專業,而且在繪畫方面更有優勢。”

探索“文化+金融” 推動創意產業

深圳文交所是國家級、全國性、全資國有的文化產業產股權交易平台和投融資服務機構,藉助深圳發達的金融市場和龐大文化產業集群,進行“文化+金融”的文化產權交易探索和試驗。與深圳文交所一同形成推動深圳文化產業發展“三駕馬車”的,還有文博會和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這兩個國家級的文化平台。作為唯一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走過了12年歷程,搭建了文化項目與資本市場對接的渠道和平台。

建文化品牌 需因地制宜

隨着深圳文化品牌不斷創新,深圳文化月曆已初步成型。南方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李鳳亮表示,深圳文化品牌領先全國。既有文博會、市民文化大講堂、讀書月、創意十二月等全國知曉的文化活動品牌,也有騰訊、華強、雅昌等國際知名的文化企業品牌等。同時深圳各區也着力打造有區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包括馬拉松跑步活動、戲劇節、客家文化節等,層出不窮。

打造文創中心 深港聯手可期

由於香港本土市場的發展呈現飽和狀態及近年投入不足等原因,香港作為亞洲創意產業中心的地位正逐年削弱。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香港和深圳合作,是重塑“國際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的最佳路徑。2008年年末,葉智榮將自己的工作室移至深圳田面的“設計之都”創意園,來自珠三角和長三角的訂單很快隨之而至。葉智榮認為:“內地有很多廠家生產不同的產品,目前許多廠家意識到創意設計在產品中的巨大價值,這給香港設計師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機會。

福田建影視園 吸港導演進駐

港面積上看雖是彈丸之地,文化輸出卻影響甚大。港產片在上世紀80、90年代達到巔峰,營銷亞洲,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但近年來內地電影市場發展迅猛,香港影視行業集體北上,本地空心化嚴重。在這一波北上淘金熱中,北京、上海等影視產業鏈較為完善的地區是熱門城市,深圳則藉着火熱的雙創氛圍,吸引了香港影視文化人演繹各種新鮮項目。

深圳的產業經濟—創業篇

深圳成港青創夢“搖籃”

自從去年攜帶創業項目進駐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後,香港青年林世聰就開始過着“雙城生活”,幾乎每兩天回香港一趟,從前海坐大巴到深圳灣口岸,不到一個半小時就到家了。在林世聰看來,內地市場有更廣闊的空間,深圳對創新創業的扶持政策力度大,創業氛圍遠比香港濃厚,加上珠三角地區擁有完備的產業鏈條,是他選擇北上創辦智能硬件公司的關鍵要素。據了解,港青團隊入駐前海夢工場,除了獲辦公場地租金減免、最高200萬元的財政資助外,遍地的企業孵化器,為初創企業提供完善的服務產業鏈,讓青年人輕易地以低成本圓老闆夢。

昔日電子重鎮 今日創客天堂

原本是製造業雲集的深圳,近年來不斷將產業向上下游兩端延伸,企業不再滿足於製造加工,而將目光聚焦在研發設計。港青北上深圳創業已成潮流,不僅僅是前海,“中國電子第一街”華強北,因背靠電子元器件市場的地緣優勢,近年來吸引眾多與硬件相關的香港團隊紛紛進駐。香港青年羅綺萍在賽格創客中心落地開展的香港創意服務和三維創造兩個項目,正是瞄準深港兩地各自優勢。

港青寄語政府增設“創新券”

在前海創業的香港創業團隊Air Button COO林世聰表示,希望下屆香港政府能投放更多資源在科研上。他指出,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政綱提及放寬部分工廈限制,讓工廈可改作co-working用途,這樣可節省初創企業創業成本,同時在税務上首兩百萬的利得税可以降到10%,亦有助減輕初創中小企業在税務上的壓力。

內地資本活躍 初創存活率高

在市場資源之外,活躍的資本也成為吸引香港創業團隊落户內地的重要因素。去年新入駐深圳前海的香港特斯拉團隊,也跟大疆一樣擁有深港合作的基因。在公司創始人姜偉看來,入駐深圳前海除了為了更進一步對接原料市場、硬件廠商之外,主要是更容易與投資機構對接。姜偉説,香港的投資機構更願意投資一些商業模式比較成型,或者説已經接受過市場驗證的項目。相比之下,內地投資機構對早期項目更有興趣,夢工場也會有意識地安排一些投資機構與創業團隊對接。

港作風較保守 內地青年敢拼搏

前海厚德創業孵化器深港聯絡員慕容志輝透露,每週厚德都能收到十多份商業計劃書,其中有大約三分之一都是來自香港的創業團隊。在慕容志輝看來,內地青年有更強的突破和冒險精神,勇於創新和嘗試,而香港高校優秀人才雲集,許多有抱負的青年想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去創業,但往往缺乏平台,多數因資金問題打消了創業想法,從而選擇一份安穩的工作。“相對來説,香港做事比較保守,前海就比較開放、包容一點。

港博士北上深圳追夢:華強北零件齊

省成本利研發香港大學博士畢業的吳卓光與同學梁榮傑于2014年一起創辦的科雋(Printact),是首批入駐深圳前海的香港團隊,主打方向是3D打印。藉助打印速度比市面產品快三分之一的性能,目前科雋的產品已經遠銷日本、泰國、德國以及台灣、澳門等地。吳卓光認為,進駐前海亦可節省跨境採購時間成本,香港硬件配套比較少,但在深圳華強北,幾乎全世界所有零件都有,買完可以立即做。

深港孵化器聯手助項目落地

香港天使投資基金會聯合創始人兼主席沈偉銓15年前就投身創新科技領域,因為工作關係到深圳見客户,參加內地展覽會。回憶當時場景,他感歎與現在截然是兩個世界。“15年前,南山科技園還很偏遠,參加的活動都是10多人的小型路演。現在深圳灣創業廣場的路演動輒數百人參與,吸引了國內和國外知名創投機構,很了不起。”沈偉銓認為,如今港人北上創業,尤其在深圳創業,文化差異越來越小,關鍵還是看資源。

緊貼“一帶一路”

香港天使投資基金會推兩大項目結合內地經驗,緊貼中國發展大方向是沈偉銓的“致勝祕籍”。當前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基金會目前重點培育的兩個項目正是順應“一帶一路”浪潮,為香港及內地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專業服務。沈偉銓表示,兩個項目技術門檻不高,創業團隊也非常年輕,但看中的正是 “一帶一路”戰略推進帶來的巨大市場。基金會通過投入創業資金、專業輔導、配套資源,將他們的商業模式重新梳理,塑造一個能夠快速麪向市場的新項目。

深圳的劣勢:教育

但未來的城市競爭,除了經濟領域的直接拼殺,教育資源也相當關鍵。深圳的高等教育與上海差距巨大。

如上海目前有4個985大學,10所211大學、25所普通本科、25所專科院校。而深圳市教育局提供的資料顯示:深圳全市現有高校13所。按照深圳此前規劃,到2025年,深圳的高校將達到20所左右,在校生達到25萬人。

更多深圳資訊,請參閱以下專欄:

2017珠三角尖端趨勢研習:騰訊、深圳一電

2019Q1人才流動報告 :上海月薪最高,杭州漲薪最快

智慧無人車,陸加速佈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