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圖源自人民網-中國新聞網文章,內容參考人民網-法制日報文章-作者:韓丹東、人民網-中國新聞網文章、中時電子報文章-記者:賴志昶)
“轉發這條錦鯉,好運不斷,心想事成!”
對於年輕人來說,這句話經常能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在這裡,“錦鯉”已經不只是一種魚,更是一種符號——它既可以是錦鯉,也可以是偶像選秀節目的“事業錦鯉”楊超越、一劇成名的“順心錦鯉”魏瓔珞,或者最近收獲獎品無數的“中國錦鯉”信小呆、成功贏得1111件禮品的“歐氣錦鯉”“半**蔑”。
#全國各地都在搞錦鯉#話題登上了熱搜榜。
(这个妹子成了天猫618″锦鲤”:收下四车礼物,全校帮忙拆,圖片源自百度搜索)
“錦鯉”噱頭的前世今生
據解,“轉發錦鯉心想事成”的風潮已有數年。2013年,一條內容為“關注並轉我子孫錦鯉圖者,一月內必有好事發生”的微博一夜爆紅,直到現在仍在被轉發。
記者查閱發現,目前這一賬號擁有粉絲1700多萬,其每條微博轉發、評論、點贊數動輒上萬。
身披紅金魚鱗的錦鯉,寓意“鯉魚躍龍門”的好運氣,一直深受人們喜愛。此時的錦鯉,或可稱之為封建迷信“電子化”,是一個有熱度、有關注的話題。
不過,隨著帶有營銷目的的轉發抽獎出現並與“錦鯉”結合後,“錦鯉抽獎”產生了。而將“錦鯉抽獎”推向輿論焦點的是支付寶在今年國慶節前夕推出的抽獎活動,其微博稱,使用支付寶跨境支付的用戶可能隨機“免單”。而轉發這條微博則有可能成為“中國錦鯉”。緊接著,支付寶公佈了一份閱讀時長需要3分鐘的禮單,瞬間引起轟動。
這一活動最終達到三百萬轉發量,單條微博閱讀量2億,而中獎微博用戶@信小呆的微博賬號短時間內擁有了數十萬真實粉絲,由此可見“錦鯉抽獎”帶來的營銷效果。
“中國錦鯉”的產生並非“錦鯉抽獎”活動的結束,而是開始。在全國各地、各行各業、大小商家都趁著“錦鯉”熱加入造“錦鯉”的活動。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錦鯉”噱頭百試不爽。
甚至在一段時間裡,各種分類的“錦鯉”魚龍混雜,傾巢而出。人們的電子產品被諸如“吃垮成都”的“成都錦鯉”、“吃喝玩樂”的“西安錦鯉”、“100家霸王餐”的杭州“錦鯉”、“球鞋錦鯉”“遊戲錦鯉”等有關“錦鯉抽獎”的活動霸屏,類似活動多到根本無法統計。
時至今日,支付寶仍在推出新的“錦鯉”活動,追風者們也在不斷策劃製造出新的“錦鯉”,而同時人們的參與熱情並未減退。
據記者查看,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有關“錦鯉”的眾多微博話題中,僅“錦鯉抽獎”這個話題就已有1073萬閱讀量以及2.6萬的討論。
(圖片源自人民網-中國新聞網文章)
此後,微博上各種以“錦鯉”為名的轉發抽獎活動已經越來越多。
於是,有賬號“轉發就送遊戲禮品”﹔有賬號表示,隻要轉發並關注,“你下半輩子的化妝品、護膚品、生活用品、什麼品都被我承包了”……
社交媒體上,一邊有網友積極轉發錦鯉,另一邊不少網友開始反其道而行之——發布諸如魚叉、漁網等“反錦鯉”圖片,並配文“全國各地都在搞錦鯉,沒有一個抽中我”……
微信朋友圈前陣子流傳一篇文章稱,一名90後女孩極其幸運,有著買飲料「再來一瓶」連中8次、高考前一天剛好複習到古詩原題等令人咋舌事蹟,吸引眾多網友為求幸運而瘋狂轉發。
「這是我印象中最壯觀的刷屏事件之一。」前《南方週末》記者、賓州大學傳播學博士候選人方可成向《人民日報》表示,此篇在朋友圈流傳的「超級錦鯉」文章,堪稱是新媒體傳播的經典案例,藉由網路傳播,該文瞬間成為「巨大的許願池」,吸引網友經由分享、按讚的方式投擲硬幣。
方可成分析,該文章的刷屏現象,使得朋友圈其他有價值的貼文被淹沒,對大眾或社群媒體本身都不是好事,「真正只賺不賠的只有公眾號」;不過,錦鯉已經是時下年輕人族群的流行符號,也成為商業行銷的代名詞。
而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昕解釋,心理學分析,具外控型(externals)人格的人會認為是事情的結果是外界力量所造成,無法透過自己努力來解決,因此產生焦慮,會藉由分享鯉魚圖,降低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感或對未來未知的恐懼感。
(圖片源自人民網-中國新聞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