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摘錄自中時電子報、維基百科)
中美貿易戰一詞的由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輸入美國的產品實施加徵關稅的政策,引發貿易戰火,其影響波及全球各國,對台灣也是相同,具有極大影響力,所以更要關注這場流彈四射的貿易戰爭。
目前已進入局部貿易戰,面對美國再三以加徵關稅的威脅,大陸也以反制關稅的常規做法,也透過一帶一路倡議擴大投資、分散對美經濟依賴,將貿易的合作夥伴轉移至鄰近歐洲、東南亞國家,並透過堅決不會限制對華投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立場,建設多層次全方位的貿易夥伴關係。
近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20位大多來自歐美跨國公司的首席執行長說,北京計畫予以回擊。顯然大陸手中還握有不少底牌,隨時都有機會絕地大反攻。
局部貿易戰之後的後續效應將更可觀!!因為美國6月15日發布對華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劍指「中國製造2025」的清單,遭中國以對等措施回應後,川普仍威脅再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稅,美國政府也傳出正研擬涉及廣泛技術領域,更嚴格的技術出口、限制中資投資新規。而作為應對美國針對*中國製造2025,大陸的措施則是淡化此一詞彙,根據路透社的報導,中國已經認識到,這項雄心勃勃的計畫已經引發美國的強烈反應,而避談可不代表大陸就不進行這項計畫,反而更加堅決推動此計畫的決心。
*中國製造2025
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的製造業政策,也是中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首個十年綱領,以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作為基本方針;以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全面推行綠色製造、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深入先進位造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提高製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作為任務和重點,並提供八大支撐和保障。
目前考驗的正是中美雙方對貿易戰帶來的陣痛的承受力了,但由於雙邊的政治環境不同,相較之下美國的政黨政治有可能承受引發貿易戰後,承受高關稅成本的選民反彈,所以川普才會希望透過2000億美元清單威脅「恫嚇」,讓中國屈服,不過成效將相當有限。
除了關稅政策的割據戰外,大陸也不再只有大豆、玉米、美債等當籌碼,對內採用的是「定向降準」策略,透過調降存款準備率、營造較寬鬆的環境、加大支持企業的力道、降低對經濟損害。對外則是擴大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提高貿易覆蓋率;同時加速跨境電商,增加出口、以降低對貿易戰的影響。
如今貿易戰日發激烈,台灣再不熟知戰情,全面了解局勢並研擬如何應對,將會在貿易戰的炮火之下屍骨無存。